稻盛和夫:灾难前,请深思“人为什么活着”
【稻 盛 ? 金 句】出人头地、追求成功可以,想过一个潇洒多彩的人生也可以,但是,那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,人生的目的在于塑造高尚的人格。
——《心法:稻盛和夫的哲学》
1
懂得思考人生时,往往受父母和老师的影响
一般来说,人认识到自己活在世上,开始产生生存意识,那应该是在懂事之后。
从出生到懂事之间,人不会思考自己为什么要降临人世。而且,即使懂事之后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在父母的保护之下,人仅为生存就须竭尽全力。
要到十二三岁,人才会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。
虽说因人而异,但人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,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和老师的影响。
按照父母老师“明确人生的目的,树立大志,朝着目标挑战”的这种教导,设计构思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许多家长、老师把孩子要出人头地视作正确的人生目的,“努力学习、考进好学校、成为有出息的人”,而孩子们也会真心为此目的而用功读书。
学习好的孩子顺着这条路不断奋进,在为了出人头地而努力的过程中,更明确肯定了出人头地就是人生的目的。
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在这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挫折。升学困难就只好去工作,在工作中体会到社会上的各种人情世故。
2 人格,并非随着年龄增长就有变化
在人生的过程中,随着年龄的增长,无论是想出人头地的人,还是想轻松潇洒过日子的人,他们的人生目的都会发生变化。
这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正在一步一步逼近自己。于是,“为了长寿,得注意健康啊!”这时就把健康当作了人生目的。
相同辈分的老年人相聚必谈健康,话题不外乎:“这种食品对健康有益”、 “药是这个好”、 “我生了这个病,你也要小心啊”、“哪位医生好”等,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维持健康上。
即使是立志要出人头地的人,也把这目的搁在一边,工作也多少放松一点,而把健康放到了首位。
所谓长寿,意味着要“延长肉体生命的时间”。为了维持自己逐渐衰老的躯体,让自己活得尽可能长一点,人往往就会忽略他人,变得自私和固执,“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”的想法就会逐渐抬头。
按理说,随着年龄增长,积累了经验,人品该日臻圆满,人格该日趋高尚,但恰恰相反,因为对健康,也就是对肉体的执着而滋长了利己之心,带来了“老丑”和“欲望痴呆症”,现在的日本,这种倾向似乎愈演愈烈。
3 有生之年,为社会、为世人多做贡献
人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千姿百态,天资聪明的孩子可以梦想通过努力而出人头地;稍稍愚笨的孩子可以做出现实的选择:“这样也就行了”,从而轻松潇洒地度过仅有一次的人生。这些都无可厚非。
然而,即使出人头地了,也就限于这一世。名声、财产、地位都是死不带去。肉体留在了现地,能带往彼岸的,前面已经叙述过,只有灵魂,也就是意识体而已。
我们死后留下的灵魂、意识体本身具有多大的价值?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。
活在世上,获得了名声,获得了财产,获得了很高的地位,这些能够成为灵魂的价值吗?另外,度过了一个潇洒多彩、波澜万丈的人生,就会提高灵魂的价值吗?
我认为,答案是否定的。在有生之年,为社会为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,就是说,活着的时候做过多少好事善事,这才是万人共通的灵魂的价值。提升人性,即磨炼灵魂,这是最重要的。
磨炼灵魂,塑造高尚的人格,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。
忽略这个目标,人活着就没有意义。
4 人生的目的,在于塑造高尚的人格
我认为,我思考的这个人生最终的目的,如果能够在小学时期就灌输给孩子,那么孩子们就可以度过一个更为美好的人生。
“出人头地、追求成功可以,想过一个潇洒多彩的人生也可以,但是,那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,人生的目的在于塑造高尚的人格。”
我觉得,最好在十二三岁,孩子树立人生志向的时候教给他们这个观念。
或许,那时他们还难于理解,但是,只要在他们脑海中留有印象,到了青年或壮年时期他们就会时而想起,只要如此,此前的教育就会起作用,不会徒劳无功。
本文摘自《心法:稻盛和夫的哲学》